是一個星期五的傍晚,在老家和家人用餐的時刻,
聽見媽媽敘說了一段感人摯深的小故事,
真情動人的情節好似電影劇情,
但卻是真實上演在周遭的生活環境。
媽媽說:老家附近有一位老婆婆,
住巷子底圳溝旁,已經高齡86歲的她,
曾有一位兒子,在20多年前往大陸討生活後,
即未曾有過隻字片語的聯繫,
直到20多年後的現在,依然音信全無,
彷彿消逝在這世上。
20多年的光陰,在歷史的洪流裏,
或許一轉眼就過去了,但在一位母親的心裏,
卻是漫長無盡頭的等待。
聽完老婆婆的故事後,
在心底思想著、感受著老婆婆在這樣的等待裏,
會有什麼樣的心情風景?
從一開始對兒子濃稠的想念,
隨著歲月的流逝,淡化成潛意識裏的思念。
或許老婆婆珍藏著一張兒子的相片,
每當老婆婆對著相片賭物思人時,
想見卻望不見的悲苦,
就一絲絲一條條地,
記錄在老婆婆面容的縐紋上。
於是在等待的歲月中,
每一年,每當老婆婆抬頭仰望中秋月圓時,
明亮的月光下就會閃爍著晶瑩的淚光。
尤其在春節熱鬧繽紛的團圓裏,心頭總帶著缺憾,
當過年一切的炫爛氣氛歸於平靜,
在夜深人靜的時刻,
卻仍得面對「每逢佳節倍思親」的心酸。
時間,讓人適應了與思念和平相處,
命運,卻帶來令人出人意外的驚喜!
就在一個星期四早晨,
媽媽在村裏的活動中心聚會時,
一群上了年記的村民們,
在這裏學習實用課程與人際互動,
那天在他們上課當中,
有一位男子出現在活動中心的門口,
他的出現吸引了大家的目光,
這位老婆婆好奇地看著門口的男子,
昏花的雙眼也想看清是誰站在門口,
仔細端詳了一陣,老婆婆逐漸眼熟地辯識出,
那人是自己20多年未見的兒子啊!
那是我兒子~那是我兒子~
急步向前的老婆婆緊緊地和兒子相擁,放聲哭泣。
愛是一年四季盛產的果實,長在每隻手都摘得到的地方。(德蕾莎修女)
自然流露的親情之愛,
在那一天的早晨,
就散發在這個有些偏遠、
羞於表達愛、保守傳統的村莊裏,
擄獲了眾人的目光,和感動的眼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