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家客廳的牆壁上,曾有過一面直立長方型、
金色邊框的大鏡子,她和她所在的房屋有著相同的年齡。
她是在老家新居落成時,被掛在客廳的牆壁上,
直到她逝去之前,在鏡面的右上角都還留著斑駁的「新居落成」的紅字樣。

老家的房子已經有近四十年的歷史了,據說她是奶奶蓋的。
她是我出生、成長的地方。而這面鏡子也在我們家小孩的成長過程中,
一直無聲無息地陪伴著我們。她映照著這個傳統家族發生的每個歷史事件,
也眷注地看著家族成員的喜悅、悲傷、誕生、離別。
曾經在姑姑的婚禮上,她映照出客廳紅粧喜慶的打扮,
也曾在爺爺的喪禮時被移至它處安放。
她就像是我們家族成長歲月史上的一處歷史古蹟。

如今在奶奶的喪禮上,她再次被移至它處,
只是這次她是永遠地和奶奶一起離去。
她因著不明的原因而破碎,彷彿和滿屋子的親人一樣的心碎。

如今牆壁上掛鏡子的位置,留下了一塊長方型的乾淨漆色,
而對面上方的牆壁則掛上了奶奶的彩色遺照。
現在每次當我走過鏡子的原處時,總會下意識地想照一下鏡子,
只是它已不存在了。而當我走過奶奶的遺照旁,
總不敢抬頭去看奶奶的樣子,因為害怕賭物思人,
也因為還不能適應失去奶奶的生活。

還記得幾年前,有一段時間,每天清晨時分,
總會聽見客廳裏,奶奶向佛祖拜拜的祈求話語,
在裊裊香煙裏,奶奶會把縈繞在心裏的每一件事,
一件一件地向佛祖祈求。她愛她的六個內孫,
也總是祈求著六個內孫在學業上、生活上、
身體上都能健康順利、平安快樂。
那時八十高齡的奶奶中風過一次,
雙腳行走不便、儘管膝蓋酸痛,
卻還是依然虔誠挻直地跪在佛桌前祈求,
而躺在房間裏的我,則是靜靜地流著淚,
感動地聽著奶奶祈禱的細語。

後來在奶奶離去前的二、三年就不曾在清晨半醒時分,
聽見奶奶拜拜祈求的細語,因為奶奶第二次中風後,
雙腳行動更加的不便,只能依靠扶助器行走。
雖然奶奶已無法再跪在佛祖前,為家人的平安順事祈求,
但是我知道堅毅的奶奶依然會在清晨時分,
一個人安靜地坐在客廳的一角,
在心裏點上三柱清香,虔敬地、焦急地向佛祖禱告,
所有的親人們都能平安快樂。

奶奶愛我們的心是如此的真實又毫無保留,
她把一生的歲月都付出在家庭生活上,
只為了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。
她過去所面對的環境的艱苦是我無法想像的,
直到有一次堂姊刻意向奶奶尋問她過去生活的點滴時,
一開始奶奶默默無語,只是流著淚、讓往事在腦海裏再度加溫,
那時我才稍稍能體會奶奶受過的苦,
現在回想也開始對奶奶多了一份體諒及包容。

奶奶固執強悍的個性撐起了這個家,
她的七仙女和二個壯丁如今也都已成家立業,
只是在這傳統家族裏,總會帶著一些傷心的過往。
在很小的時候,就依稀從長輩那裏聽聞小姑的故事,
在小姑要結婚的前夕,因著奶奶的誤解和頑固的個性,
不願同意小姑的婚事,小姑為了求得奶奶的諒解和祝福,
跪在家門口,最後還是得不著所求的。
在親情與愛情的是非題裏,小姑選擇了自己的幸福,
雖然只是嫁到隔壁村,卻有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不再聯絡。
到後來,也許是時間沖淡了奶奶對小姑的誤解,
也許是時間加深了奶奶對小女兒的愛和想念,
在前幾年的大年初二,奶奶接受了小姑的「回娘家」,
也沒有說什麼,彷彿是時間化解了一切的隔閡,
也許是奶奶心裏的愧疚,是一種補償,一種對么兒的疼愛,
讓奶奶願意重新接納這位離別已久的小女兒。

愛永遠也不嫌多,雖然愛有時也會傷人。
奶奶曾經向我們付出這麼多的愛,
自己卻曾經一再的拒絕接受。
在奶奶離去多年後的現在,奶奶的愛和記憶,
因著時間的距離和沈澱,讓自己能夠反省和調整,
開始學習轉變自己的態度,讓自己成為一個愛的接收器,
要讓主耶穌在心裏作主,來珍惜、接受來自爸媽的愛,
即使他們愛的方式像是對待長不大的小孩,
即使他們愛的方式讓人感到不耐煩,
都要想到這是他們唯一能作到的愛的表達方式,
而且是出於真實的愛。

後記:
為著想投稿的緣故,
特意將一年前的這篇網誌,
重新整理修繕,
雖然有點不自量力, 不過嘗試過總比沒有好, 即然失敗,也甘願, 因為這只是個過程,不是結束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raybird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